4月宏觀數據全面弱于預期。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的4月宏觀數據顯示,4月工業、消費、投資增速全部回落,其中4月消費增速創2003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。
面對這一形勢,應該如何破解?業內人士建議,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進一步釋放效力,在穩增長、穩就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。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定向支持力度,加大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支持,提升市場信心。
今年1-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.0%
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2019年4月份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86億元,同比名義增長7.2%(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.1%,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)。從前4個月情況看,2019年1-4月份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376億元,同比增長8.0%。
消費增速顯著下降,無論是名義增速還是實際增速都創2003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。其中,名義增速從8.7%下降至7.2%,實際增速從6.7%下降到5.1%。
汽車類消費持續負增長,對消費增速形成拖累。從名義增速看,2018年最大的拖累項汽車,增速從-4.4%收窄到-2.1%,但難以對沖其他項的放緩。
此外,公布增速的15個限額以上批零行業中,除汽車、金銀珠寶、文化辦公用品外,其余12個行業的銷售增速都在回落。其中,受前期商品房銷售面積放緩的影響,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出現近10年來首次負增長,家具、家電類產品消費增速也有下降。
從生產端來看,工業增加值增速從8.5%下降到5.3%。雖然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個月顯著下降3.1個百分點到5.4%,但比1-2月高0.1個百分點。三大門類中,制造業是最主要拖累,其增加值增速為5.3%,回落3.7個百分點。
“開工旺季錯位導致的高基數、4月開始的制造業增值稅稅率下調使得部分生產和采購被提前到3月,都在拖累4月的工業增加值增速。”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說。
而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劉學智看來,4月工業增加值回落屬于正常現象。“今年3月工業產出極不尋常的躍升難以維持,由于終端需求沒有明顯改善,難以消化上游基礎產品。汽車、移動通信設備、工業機器人產品出現明顯的負增長。”
從投資表現看,投資增速近8個月首次回落,主因是制造業投資增速下降。
2019年1-4月份,全國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155747億元,同比增長6.1%,增速比1-3月份回落0.2個百分點。從環比速度看,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增長0.45%。其中,民間固定資產投資93103億元,同比增長5.5%,增速比1-3月份回落0.9個百分點。“民間投資增速也在放緩,緩解民企融資難、制造業減稅降費的各類政策,目前來看效果還有待發揮。 ”李奇霖表示。
值得關注的是,4月制造業投資增長2.5%,增速回落2.1個百分點,這一增速是有統計以來的新低。
“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貿易摩擦加重帶來外需走弱壓力,與出口相關的制造業投資預期減弱;另一方面受國內終端需求不足的影響,汽車、船舶、電器機械和器材等制造業投資負增長。”劉學智表示。
從房地產投資看,2019年1—4月份,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4217億元,同比增長11.9%,增速比1—3月份提高0.1個百分點。1—4月份,商品房銷售面積42085萬平方米,同比下降0.3%,降幅比1—3月份收窄0.6個百分點。1—4月份,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52466億元,同比增長8.9%,增速比1—3月份提高3個百分點。
劉學智認為,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上升到11.9%,是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力量。“投資主要依靠房地產帶動,但繼續依靠房地產的空間逐漸收窄,不具備可持續性。”
不過,鄧海清則認為,到4月為止,房地產卻持續超市場預期,反而成為托底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。“2019年房地產不僅沒成為拖累中國經濟的因素,反而成為了經濟穩定的關鍵。從目前的銷售、開工、到位資金、庫存來看,房地產或仍將托底中國經濟企穩回升。”
“積極的財政政策需進一步釋放效力、貨幣政策加大定向支持力度”
4月宏觀經濟預期全面低于預期,市場悲觀情緒再起。對此,經濟學家鄧海清直言,悲觀預期依然是過度關注經濟數據的單個月波動,更應當關注經濟數據累計同比和長期趨勢。
對于長期中國經濟的表現,鄧海清認為,中國經濟在2019年會出現周期性回升,但是這是一輪溫和復蘇,經濟大幅回升的基礎并不具備。
“與以往不同,過去經濟回升一定有大幅加杠桿的主體,例如2009年的全面加杠桿、2012年地方政府加杠桿、2016年的居民地產加杠桿,而這一輪符合政策的加杠桿主體是小微,但小微與以往歷次加杠桿主體有較大不同,傳導效率較低,且對經濟是慢變量。”鄧海清說。
不過,也有業內人士對目前的經濟形勢提出了建議。
“從5月高頻數據看,經濟動能依然偏弱。”李奇霖建議,在重提結構性去杠桿的大背景下,需要財政政策發力,通過減稅降費來穩消費和穩制造業投資。
劉學智持有類似的觀點。他表示,近期內外需求走弱風險加大,經濟存在下行壓力,需要繼續采取逆周期宏觀政策,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。“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進一步釋放效力,在穩增長、穩就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。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定向支持力度,加大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支持,提升市場信心。”劉學智建議。
本文來源:新京報 2019—05—15
記者 侯潤芳
熱線
關注
置頂